走出舒适区,难吗?
难吧,想要在自己所擅长和熟悉的现状中走到一个陌生和未知的状态,需要勇气。
会有人说平凡可贵,但我们不应该一直在原地踏步,时代的脚步很快,原地踏步只会让自己变成“低配”,再平凡的人也要学会更新自己大脑里的各种知识和认知,大胆的走出舒适区吧,这会是一种成长,一种进步。
走出舒适区,认识不一样的自己
俞敏洪曾在一期访谈节目里讲过,在创办新东方之前,对他的人生产生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尝试离开北大,不再“混”日子,走出了他的“舒适区”。
他在北大当老师的第七年,教英语,一个礼拜只要上四个小时的课,礼拜一就能上完,剩下的 6 天就可以随自己安排。
那个时候他想决定走出北大教师这个舒适区,慢慢开始创办了新东方。
他说我们应该靠自己去创造一个不同的生活,而不是说比别人更加高级的生活,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比谁高级,每个行业每个人的价值没有高低之分。
他现在的成功是因为他没有满足于北大老师的这个状态,走出了舒适区,挑战崭新未知的领域,他才看到了现在成功的自己。
“人生就像马拉松”,学习没有终点。
以前的我就算脑海里有一百想法,也不会有任何行动,渴望着改变,却一直贪恋眼前的安逸,总认为我会这个就够了,我会那个就蛮好了,就是这么一直为自己的不努力找借口,一直在自己认为舒适的区域里安稳度日。
但是一段时间之后,我发现我有点跟不上周边人的认识和见识了,他们说的新鲜的词语,新鲜的事物,我竟然全然不知,那个时候我才意识到不进步就是退步。
想法再美,也不如脚踏实地的行动,不想在自己的舒适区里慢慢变成“低配”,就要勇敢跨出第一步,踏进我们所认为的“不舒适区”,就算失败,但是总会比原来的自己多点收获,一点一点的收获总会让这个“不舒适区”变成“舒适区”,那个时候的惊喜和满足肯定大于安稳待在一个一成不变的“舒适区”来的痛快。
总是对自己降低标准,最后会失去更多
很多人会想要事业上一片光明,却在几个挫折之后开始觉得这些工资也够了;也有人看到人家的小蛮腰羡慕不已,马上去健身房办了卡,但是去过几次之后就会想还是躺在床上玩手机舒服;也有人在看见别人晒的一大桌子佳肴后,想去学烹饪,但是在经历切菜时划到了手,炒菜时油不小心溅到了衣服上之后,觉得还是叫外卖方便。
总是想要得到,却不会为了自己的目标努力,总是为自己找借口,降低自己的标准,总是退而求次,以为这样会活的更好,但其实会失去的更多。
蔡永康说过一段话[15 岁觉得游泳难,放弃游泳,到 18 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,你只好说不会;18 岁觉得英语难,放弃英语,28 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求会英语的工作,你只好说不会;人生前期越嫌麻烦,越懒得学,后来就越有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,错过新的风景。]
不要待在舒适区不肯迈出第一步,尝试走出“舒适区”,尝试自己不熟悉、不擅长的事情,不要在意别人的眼光和玩笑,当你尝试了之前不敢踏出的那一步后,你会发现一个高配置的生活,一个更有深意的领域,那些不做就体会不到的精彩,会是一股推动你往前走的力量。